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人:学林网 发稿日期:2024-03-10
注册会计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持续关注的热点。
今年,《关于提升统计信息质量的提案》等内容,再次诠释了他对行业的关心和热爱。
在这份提案中,石文先表示:“提升统计信息质量,需多措并举构建统计结果普及公开和跨部门交互验证的新型工作机制,建立统计数据可信可用、统计责任可溯可查的新型监管格局。”
2023年12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统计造假应当受到的处分作出明确规定,释放了加强党对统计工作全面领导、强化统计领导责任追究的强烈信号。
除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建设外,统计信息质量提升还取决于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与理解、统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统计标准执行与运用、统计技术手段创新、统计服务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因素。
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统计观念认识陈旧,法治意识淡薄。对统计工作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停留于统计数据只为政府服务的落后想法。统计执法乏力,打击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单位或个人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虚报、隐瞒、伪造、篡改统计数据时有发生。
二是统计数据指标未适应高质量发展。政府现有统计系统平台基于传统工业经济理念建立,设计理念、模块构架、采集重点未能跟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数字经济时代统计工作特点,不能为党和政府提供全面有力的决策支撑,不能满足社会对统计数据的多场景运用需求。
三是统计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优化完善。统计行政管理部门未实行全国统一垂直管理,统计工作独立性难以保证。不同层级统计部门虽有监督检查机制,但实际效果欠佳。同一行政区域内,跨部门、多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可相互交叉验证的统计数据质量立体监管格局尚未建立。
四是统计工作人员责任性不够,整体素质不高。绝大多数被统计单位出于成本考虑等多方面原因,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对统计工作疲于应付、把关不严。部分统计人员长期缺乏业务培训,理论知识、工作方法滞后,不懂现代化统计工具操作,对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不够,影响统计信息质量。
五是统计结果共享不够,可及性和运用程度不高。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数据,统计成果不能很好惠及社会分析运用。政府统计系统平台缺乏社会更为关注、市场更为需要的企业中微观数据,阻断了统计数据社会化交互验证,使得统计结果背离社会实际感受。
如何加快补齐影响统计信息质量的短板,石文先提出相应建议。
一是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提高各级管理部门和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法制观念意识。
二是优化政府统计信息平台。将乡村振兴、数据资产等纳入统计内容,让统计数据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反映新时代发展变化,更好体现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整体性、一致性、协同性,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统计结果的运用。
三是改革统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统计部门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保障统计工作独立性和客观性。
四是建立“大统计”格局。强化统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统计技术研究和政府统计外包服务。通过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重点被统计对象配备专职统计人员,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外包服务市场监管,提升统计数据可靠性。
五是加大统计结果市场化运用。加大政府统计信息平台社会开放程度,更好发挥政府统计数据的公共属性和公益价值。
石文先还建议,进一步完善统计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分级统计数据质量责任管理体系。
“建立包括社会审计在内的审计、统计结果相互印证、互相反馈、相互取信,‘谁采集谁提供谁负责’的链式责任机制。”他说,“要建立统计部门牵头,政府跨部门、多系统交叉验证的统计数据立体校核机制和管理办法。”
来源:《中国会计报》3月8日3版,记者 刘海玲